
從枝頭鮮到世界餐桌,中國水果正以實力贏得全球消費者的喜愛。 作為全球最大的水果生產國和消費國(產量約占全球三分之一),2025年上半年,中國水果出口總量達到215.78萬噸,同比增長5.69%。量價齊升的態勢不僅讓“中國味道”飄香海外,也正在重塑全球水果貿易格局。
一起探尋中國水果“出海”的硬核實力!
品種創新:平和蜜柚“六月白”走紅新西蘭,一顆果子帶動一方產業

福建漳州平和蜜柚已有二十多年的出口歷史,今年憑借新品種“六月白”再度風靡國際市場。相較于傳統白柚,“六月白”果型更大(單果重約4斤)、汁水更豐富,卻曾因易裂果難以大規模種植。
當地果農通過改用有機肥成功攻克這一難題,使這款早熟品種精準切入新西蘭7-9月的蜜柚空檔期,當地售價高達每斤20元人民幣(比普通柚子貴6-7元),帶動果農平均增收5萬元。
科技賦能:平谷大桃“48小時鮮抵新加坡”,物理保鮮紙破解運輸難題

保鮮一直是水果出口的痛點。今年,北京平谷大桃首次實現商業化出口,關鍵就在于一項創新——物理保鮮紙。由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研發的這款材料,讓桃子即便長途運輸也能保持鮮嫩。從采摘到送上新加坡餐桌,全程只需48小時:當天采摘,次日空運抵達,經海關綠色通道快速清關,真正實現了從“枝頭鮮”到“舌尖上”的無縫銜接。
     新加坡超市通過線上直播展示平谷大桃的飽滿果肉,引發搶購熱潮,首批5000箱上市即售罄。同樣借助技術出圈的還有新疆“疆蜜李”,糖度超過31%,耐儲期達45天;以及海南桂花香荔枝,以每公斤40歐元的高價登陸荷蘭市場,成為高端水果代表。
市場深耕:印尼70%進口水果來自中國,蘋果占九成份額

在東南亞市場,中國水果已成為絕對主力。印尼中央統計局數據顯示,中國連續多年穩居印尼進口果蔬首位,其中蘋果占其進口總量的90%,葡萄、柑橘等品種也表現搶眼。雅加達水果經銷商阿里表示,他的貨源中有超70%來自中國,包括雪梨、龍眼和柑橘:“中國水果品質穩定,性價比高,非常受歡迎。”
政策助力:“一帶一路”+RCEP釋放紅利,通關更便捷、供應鏈更高效
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和RCEP協定帶來的關稅減免與通關便利,極大提升了水果出口效率。例如,云南菠蘿通過中老鐵路運輸,48小時即可抵達泰國,較海運節省15天時間;廣西龍眼依托跨境冷鏈物流,3-5天就能出現在越南超市的貨架上。
此外,東北藍莓、山東櫻桃等特色水果也正加速開拓日韓和北美市場,持續豐富中國水果的全球版圖。品質升級、科技賦能和政策支持,正共同推動中國水果在國際市場上走得更遠、更穩。
END

掃碼了解更多展會資訊!

掃碼了解更多展會資訊!
詹女士:18050255815
相關展會
2026年9月2-4日 亞洲國際果蔬展
2025年9月30日-10月2日 西班牙馬德里果蔬展
2025年11月11日-13日 俄羅斯國際果蔬展
2026年2月4-6日 德國柏林國際果蔬展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