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邊是國際市場低價競爭,一邊是國內市場火熱搶貨
2025年中國生姜產業正經歷著罕見的“冰火兩重天”:在國際市場上,我國未磨姜出口均價已跌至7548元/噸,創下近34個月新低,同比跌幅超過四成;
而在國內主產區,優質洗姜價格卻逆勢沖高,精品洗姜價格飆升至4.5-4.7元/斤,較月初漲幅超過15%。
這一反差鮮明的市場景象背后,揭示了我國生姜產業正在經歷的結構性調整。

2025年9月,我國未磨姜出口量約4.18萬噸,同比增幅近五成,但這組看似亮眼的數據背后,卻隱藏著行業深層的壓力。
縱觀2025年1-9月整體表現,我國未磨姜總出口量為35.92萬噸,同比仍下滑3.35%。更令人擔憂的是價格表現——與2023年同期相比,2025年1-9月出口均價從15190元/噸腰斬至8612元/噸,跌幅達43.1%,出口效益大幅縮減。
9月單月出口量的短期增長,主要源于兩大因素:
一是2023年國內生姜擴種導致2024年產量維持高位,供應過剩格局延續,倒逼企業采取低價策略搶占海外市場;
二是部分海外采購商趁國內報價處于低位時補貨,階段性放大了出口需求。
進入10月,出口市場依然未能扭轉低迷格局。國際市場需求疲軟,主要進口國采購意愿謹慎,多以小單補庫為主。同時,國內生姜種植成本上升與出口低價競爭形成矛盾,部分出口企業為維持份額被迫降價,進一步拉低整體均價。
與出口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2025年10月國內主產區優質姜價呈現逆勢沖高態勢。
作為全國生姜主產區,山東10月行情呈現“先漲后穩”波動軌跡:
上旬受降雨影響,鮮姜上市量銳減,昌邑琨福市場鮮姜供應占比僅7%,客商搶貨情緒升溫推動價格攀升。
至10月23日,定制精品洗姜價格飆至4.5-4.7元/斤,較月初漲幅超15%。
萊蕪白皮姜、安丘江川精品泥姜等優質品類價格同步走高,分別穩定在3.9-4.2元/斤、3元/斤以上。
10月24日起,隨著老黃姜供應增多,采購商積極性降溫,行情趨疲,優質洗姜價格回落至4.3元/斤左右,主流洗姜維持在4.0-4.2元/斤。
短期來看,生姜漲價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:
一是天氣因素導致供應缺口。山東、河南10月上中旬降雨延誤鮮姜上市,老姜庫存較去年減少15%,優質貨源緊俏引發姜農惜售;
二是需求旺季啟動。國慶后餐飲消費回暖,川渝地區火鍋訂單增長18%,山東市場需求指數攀升至746.9;
三是加工企業備貨需求釋放。姜粉、姜精油等深加工領域采購量增加,拉動優質姜需求。
這種內外市場的鮮明反差,凸顯出中國生姜產業正面臨的轉型陣痛。
行情走勢方面,2025年10月底至11月初新姜集中上市將成為短期分水嶺。
目前山東昌邑、萊州等地青苗姜已入市,價格1.2-1.9元/斤,隨著上市量逐步增大,將對市場價格形成明顯壓制。
不過,考慮到當前優質老姜庫存偏緊,且秋冬消費旺季需求仍有韌性,優質姜價或保持相對堅挺,預計價格區間4.0-4.5元/斤。
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,已磨姜及姜制品出口表現相對好于鮮姜。2025年5月已磨姜出口量同比增長16.06%,顯示深加工產品或成為出口增長的新方向。
這一趨勢與國內姜粉、姜精油等深加工領域采購量增加相呼應,暗示著產業鏈的轉型升級可能成為未來破局的關鍵。
長期來看,未來市場供應壓力將持續凸顯。2024年全國生姜種植面積已創新高,2025年種植規模繼續擴大10%-20%,總面積或突破650萬畝,產量預計同步大幅增長。
這一趨勢若成為現實,將意味著供需矛盾可能進一步加劇,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。
對于生姜種植戶和出口企業來說,面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,優化品種結構、發展深加工產品、拓展多元化市場,或許是在行業洗牌中站穩腳跟的必由之路。
在出口價格持續走低與國內優質姜價沖高的反差之間,中國生姜產業正站在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。






展會推薦列表
2026年 西班牙馬德里果蔬展
2025年11月11-13日 俄羅斯國際果蔬展
2026年2月4-6日 德國柏林國際果蔬展覽會
2026年9月2-4日 香港亞洲果蔬展

